“微刺激”可能逐漸變成常規(guī)性定向刺激了。近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稱經濟下行壓力較大,要堅持穩(wěn)健貨幣政策,落實金融對實際經濟支持:一是微調力度加大,包括加大定向降準政策力度,擴大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(guī)模。二是規(guī)范同業(yè)、信托、理財和委托貸款,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,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。
于是,一場機構爭論就出現(xiàn)了:外資機構多傾向于支持全面降準;國內機構多數(shù)表示定向降準更靠譜,全面降準不能解決當下問題。其實,全面降準與定向降準并不能解決特定行業(yè)出現(xiàn)的危機,定向降息或者全面降息也是一樣。
關于定向寬松,我們在2011年時多次強調過這一政策,可能會更加匹配當時的情景,如今若要采取定向寬松的政策,仍然需要分析其內在本相。
當前,貨幣超發(fā)依然是十分嚴重,貨幣超發(fā)的必然會削弱人們的購買力和財富(注意,不僅僅是通貨膨脹)。雖然在表面上來,CPI數(shù)據(jù)降低了,但是,人們的生活成本和生產成本,依然很高,購買力依然處于貶值狀態(tài),很多人擔憂貨幣政策松動和信貸大放水,會導致物價和樓價連環(huán)暴漲。應當說,這一擔憂是有道理的,中國物價和樓價經不起再一輪的暴漲。但是,還要穩(wěn)定經濟增長,怎么辦?可能在貨幣政策名義上依然保持中性不變,在具體操作上可能會“定向寬松”。
最近所謂定向降準,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在當前流動性非常寬松的背景下,由于結構性問題,導致了某些產業(yè)的資金鏈非常緊張,為了不至于繼續(xù)放水,只好采取對某些特殊的銀行降低準備金率,以達到定向支援這些產業(yè)的目的。有機構說這次定向降準釋放出來3000億資金,其實這個世界最缺的并不是錢,如果是錢能夠解決的問題,那基本上不是太大的問題。但是,當前最缺的是真正的新型產業(yè)群的崛起,而非那些一擁而上的所謂高科技產業(yè)。
我們認為,除了進行貨幣政策稍微改變外,還需要改變信貸結構,這個不改變,很多所謂的改變可能都是花架子。越來越多已經認同筆者多次提到的觀點,對于歐美諸國來說,除了印鈔外,沒有辦法解決2008年大危機后遺癥了。但是,印鈔也并非解決危機的天然良藥,其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。
還有,繼續(xù)實施“積極的財政政策”,勢必貨幣政策要寬松,否則,如何保持“積極的財政政策”。正是因為如此,人們對此項政策可能預估不足。名義很可能沿襲下來,但是,很多人普遍預期其內涵將發(fā)生巨大改變,即從投資轉向減稅。如果這樣理解“積極的財政政策”,可能人們還是十分歡迎的,畢竟中國稅費罰款之高,已經讓民間企業(yè)不堪重負,如果不在此時減稅費,那么,企業(yè)崩潰之后果是巨大的失業(yè)問題。
過去過于財政在投資方面過于積極,透支了中國大量的信貸和保命錢,積累了大量的債務,很多地方為了獲得資金,瘋狂拉升地價和房價。過度舉債不僅稀釋了居民的財富,也使得實業(yè)資本大量被擠出,轉而成為投機資本。所以,如果是減稅意義上財政政策,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認同。負債式的積極財政政策,透支式的積極財政政策,數(shù)字意義上的積極財政政策,在我們看來,可能比問題本身更危險。過于積極,可能只會增發(fā)貨幣,引發(fā)資源分配和財富大轉移,引爆債務危機。
基于印鈔方式的存在,通貨膨脹可能會被掩蓋,但依然會威脅著經濟體,特別是對于新興市場,最大的可能性不是經濟衰退,而是貨幣大貶值和經濟低增長。因此,很顯然,穩(wěn)定增長可能會位居首位,但要考慮到政策實施后,隨之而來的大通脹的辦法??坑♀n來對沖壞賬或者進行“利潤創(chuàng)造”,甚至是GDP的增長,不僅僅會威脅金融系統(tǒng),還會威脅整個社會運轉。還有大規(guī)模的地債務,會不會爆發(fā)危機,很難說,可能從表面上不會,現(xiàn)實中會遇到很多危險,因此,可以預期的是,防范金融風險,防止地方債過度膨脹,將可能是一個重要命題。
微刺激也好,定向寬松也好,也會改變人們的生活和預期,包括房價走勢,把握度和時機最為重要。